小小的方寸塊布,裁剪成菱形,上端保留凹形的半圓狀,菱形上方和兩邊附有帶子,就構(gòu)成了我國古代女子用以遮裹身體的肚兜。關(guān)于肚兜的起源,可以追溯到天地混沌初開之時,女媧和伏羲兄妹二人在漫天洪水以后通婚,生兒育女,為了遮蔽人體之羞而創(chuàng)造了人類最初的服飾——肚兜。
臺州刺繡博物館館長廖春妹這些年從全國各地收集了不少肚兜珍品,大部分來自浙江和江西,其中不少是清代留存下來的。肚兜上大多有著充滿文化寓意的圖案刺繡,獨具東方韻味之美,從中可以窺探到刺繡的“前世今生”。
其中一件肚兜采用十字挑花的刺繡針法,形象逼真地繡出了一條祥龍。龍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,為百鱗之長,常用來象征祥瑞。肚兜中間貼扇形緞料,上繡鮮艷的花朵,內(nèi)容豐富生動,素雅而不乏亮麗。
肚兜刺繡的紋樣大多是趨吉避兇、吉祥幸福的主題,這些紋樣,不僅古人喜歡,現(xiàn)在依然流行。如今臺州的刺繡品牌“繡都”,主打絲綢刺繡服飾,繡娘們最常用的圖案樣式是牡丹花,寓意富貴,就是從肚兜刺繡中汲取的靈感,其他圖案也多是參考了古時候的刺繡寓意。
臺州刺繡的圖案雖然和古時沒有太大變化,但其針法在經(jīng)歷了近百年的傳承和創(chuàng)新之后,已經(jīng)大不相同。
從留存下來的肚兜刺繡不難看出,古時的針法,多以十字挑花、平針繡為主,輔以貼布繡等。如今臺州刺繡的針法在原有的基礎(chǔ)上更加豐富,發(fā)展創(chuàng)新了抽、拉、鑲、雕、貼等200多種針法。
其中雕繡是臺州刺繡的獨特瑰寶,用博物館工作人員崔銀銀的話來說,“剪刀是在紙上裁剪出不同的圖案,雕繡就像剪紙一樣,在繡片上雕鏤去多余的布底?!?/p>
雕繡的繡法是先用棉線打好底,將角邊固定在布料上,再進行鎖邊,完成后剪去鏤空的部分,使布片呈現(xiàn)通透、立體、明暗相襯的圖案效果。
肚兜是古人最重要的配飾和服飾,是傳統(tǒng)的民間刺繡作品。如今隨著內(nèi)衣的流行,肚兜不再是女性的必需品,但人們依然會為家中的幼兒準備幾件肚兜保護身體。一些巧手的長輩自制肚兜,繡上寓意吉祥的圖案。刺繡中蘊含的錦繡文化,就是這樣一代代傳承下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