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生活水平逐漸改善,人們對食物的要求也更高,不僅要嘗味道,還要看顏值。不過,這樣可是會錯過一些貌丑卻味美的美食。
本期《好食光》,咱們就來聊聊那些長相平平無奇,甚至有些嚇人,但味道讓人難以忘懷的食物。
【血蛤】
僅僅看外表,血蛤的顏值還是在線的。但一打開血蛤的殼,估計會有不少人被嚇到。畢竟,“流血”的貝類,很少見。血蛤又名泥蚶、花蚶,是一種貝類海洋生物,生長在灘涂里。
在臺州,血蛤常常會和辣螺、香螺一起“組團(tuán)”,被端上餐桌。血蛤的料理手法極其簡單,清水燒沸,放入洗凈的血蛤燙個幾秒,就可以撈出鍋。吃的時候,要佐以姜末、蒜末、醬油、醋攪和成的料汁。煮血蛤,最重要的一點,就是不能多煮,否則肉質(zhì)變老難嚼,寡淡少味。
還有一種做法,較為少見,是將血蛤放進(jìn)滾燙的黃酒里,加點姜絲,稍微一燙,就成了血蛤酒。這樣做出來的血蛤鮮嫩,剝開后,里面是血紅的。細(xì)細(xì)一品,還有股淡淡的黃酒味。吃完了血蛤,還能將黃酒一飲而盡。
另外,血蛤還可以用來腌制。將血蛤外表刷洗干凈,放入鹽水浸泡。等待期間,可以將蔥、姜、蒜、芹菜、香菜、小米辣切碎,加入蠔油、醬油、香油、白醋、魚露,調(diào)成醬汁。
然后燒一壺開水,倒入裝血蛤的盆里。等水沒過血蛤,然后晃動血蛤。如果血蛤開口了,馬上倒掉水,再淋上醬汁,就可以吃了。
【沙蒜】
沙蒜不是蒜。它學(xué)名海葵,棲息在海涂下吞食泥沙,全身滿是泥沙,外形又像蒜頭,“沙蒜”之名大概就是因此得來的。
軟乎乎、滑溜溜……沙蒜的外表,不能說可怕,就是長得讓人難以入嘴。雖然貌不驚人,但沙蒜的鮮味總是能折服一大堆的吃貨。
在臺州,沙蒜的經(jīng)典做法是和豆面(番薯粉)一起煮成沙蒜豆面。最近一段時間,在抖音、B站等平臺,沙蒜豆面的名聲那可是響當(dāng)當(dāng),有不少美食博主專程到臺州打卡。
沙蒜豆面的魅力就在于那一口濃郁鮮美??诟兴⒅己竦纳乘馀c久煮不爛、吸飽了濃郁湯汁的豆面一道,“呲溜”一下滑入口中,只留鮮美余香。
做沙蒜豆面,要先用冷水將豆面泡發(fā),再把沙蒜放在清水里,讓其吐凈泥沙。接著鍋中放入蔥姜炒香,倒入沙蒜翻炒去腥,再倒入水,燉煮10分鐘后將沙蒜撈出備用。
然后熱鍋放豬油,將五花肉煸炒至金黃色,放配料和豆面一起炒熟,加入沙蒜及沙蒜湯,放入老抽調(diào)色,大火燒開后轉(zhuǎn)小火收汁。等到湯汁變得濃稠,即可出鍋裝盤。
【黃鱔】
黃鱔可以說是貌丑味美食物的典型代表之一。黃鱔形似泥鰍,又像蛇一般大,滑不溜秋的看上去很是瘆人。如果是在黑夜,在田埂邊遇見黃鱔,乍一看,就跟蛇一模一樣。
黃鱔味美,在于肉嫩味鮮,與別的魚肉相比,吃起來更爽滑細(xì)膩。處理黃鱔,有點麻煩。先把黃鱔頭釘在木板上,再開膛破肚。去掉內(nèi)臟后,在其腦袋下,找到那根骨頭,橫著割斷。小刀貼在刺與肉之間,往下一劃拉,刺就被剝離了下來。
在臺州,黃鱔的做法比較簡單,往往都是炸著吃,或是和洋蔥、韭菜、大蒜等搭配著吃。例如大蒜燒黃鱔,將黃鱔宰殺干凈切成段,加鹽、面粉、白酒抓勻揉搓,去掉表層粘液,沖洗干凈待用。
起鍋燒油,加姜片、蒜瓣下鍋炒香。下鱔段翻炒均勻,待肉質(zhì)收緊后倒入適量料酒,去腥增香。然后加生抽、老抽、白糖、鹽翻炒到上色。倒入沒過鱔段的清水燒開,轉(zhuǎn)小火燉20分鐘左右。
接著加入其余的蒜瓣,小火燉15分鐘即可。湯汁過多的話,可以大火收一下湯。大蒜燒黃鱔吃起來嫩滑可口、鮮香味美。
【佛手螺】
佛手螺,擁有“來自地獄的海鮮”稱號,可見其樣子的奇怪。佛手螺是俗名,學(xué)名叫龜足。由于其外形看上去頗似綠色的“狗爪”,所以又叫“狗爪螺”。
佛手螺主要生活在海流交換較為頻繁的島嶼礁石的縫隙里,對水質(zhì)的要求特別高。水質(zhì)越好,潮越急,佛手螺長得就越大,也越肥美,可以說是一種生長在礁石縫隙里的美味。
由于量少、采摘麻煩,佛手螺的價格也比較昂貴,但這絲毫不能阻撓吃貨們蠢蠢欲動的胃。
丑丑的佛手螺,憑借“內(nèi)在美”俘獲了吃貨們的心。吃過佛手螺,就能理解海鮮中“鮮”字的含義。
原汁原味的佛手螺不需要其他調(diào)料來提升它的“鮮”度。簡單白灼一下,就可以端上桌。還可以將其焯水后用花椒、豆瓣醬、辣醬、蒜末、姜末、生抽等煸炒,讓湯水充分浸透,吃起來香辣入味。吃的時候,需要捏住螺的“手指”,用牙輕輕一嗑,就像嗑瓜子一樣,掰成兩半就能吃到里面的螺肉,韌性十足,鮮美異常。